红锥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,在土层疏松、深厚、肥湿的酸性土壤中可以得到良好生长。红锥属于速生树种,通常10年后开花,20年即可达到盛果期,每年4—5月开花,果实于11月成熟。红锥木材具有硬度高、耐腐性强、容易切削、握钉力强和油漆性能好等特点,是建造船只、家具、农具等的上好木材。
红锥对气候要求较高,较适合在热带环境生长,不适宜在低温环境中生存。如果会将红锥种植在低温的地方,则会影响其生长速度,温度低于零下7度时,会被冻伤甚至冻死。 地理环境 海拔越高温度越低,因此红锥也不适宜生长在高海拔地区,当海拔达到1 000 m以上时,红锥通常分布较少或生长不良,具体见表1。表1是海拔为500 m以下、树龄是8~10年的红锥林年均生长量的分析,结果表明当海拔为500 m以下时,对红锥的生长量并没有明显影响。
采种 采种时间可选择在大雪节气前后,选择15年以上树龄、树干笔直圆满、冠形较好、无病虫害和果实较大的母树进行采种,当壳斗呈黄色且刚开裂时就可以采收了。 选择苗地 红锥幼苗的主根系较为发达,但侧须根较少,因此种植选择苗地时要选择较为平坦的、便于为苗木排水灌溉的山地,可选择土质较为疏松、肥沃的荒地或者水田。选好苗地后进行行整耕,粉碎土块,土地的翻垦深度应大于25 cm,畦高尺寸长宽高比例应为11 m×1 m×20 cm。同时为了排灌,要将步行沟道与排水沟进行连接。整地时施足基肥,磷肥施加量为2 000 kg·hm-2,沤熟草皮泥施加量为10 000 kg·hm-2。同时可以在畦面上均匀播撒225 kg硫酸亚铁,还可以稀释喷洒5%的敌克松液体,减少苗木病害和苗地的杂草生长。
红锥速产丰产技术 林地选择 相关数据显示,红锥的生长受海拔、坡向、土壤肥力和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。因此先要红锥丰产,种植地要选择海拔低于500 m、半阴坡地带、土壤深厚、肥沃的地区,可以使用带垦、穴垦的方式进行整地。同时为了使土壤有效风化,要在造林30天进行整地。 季节选择 红锥造林操作时具有很强的季节性,合理选择造林季节可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。雨水至惊蛰雨后这段时间,红锥苗木还未开始长出新叶,蒸腾作用较小,是为适合的季节。造林时要做到当天起苗当天种植,对于1年苗只需修剪树叶不需要截干,若使用容器进行造林可将造林季节适当延长至4月。
红锥 (Castanopsis hystrix) 又名红黎、赤黎、黎木、刺栲、红栲、红掾栲、红柯,属壳斗科栲属常绿大乔木,高 30m ,胸径 lm 。从地理位置上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的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等地,从水平气候带上包含热带、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区,从垂直分布上主要在海拔 300~ 1500m ,以低山丘陵为主,由南向北分布海拔逐渐降低。红锥天然林 5 年前生长较慢, 5 年后树高、直径生长明显加快。树高平均年生长量 0.7m 以上,胸径速生期约 6~20 年,平均生长量 0.6 ~ 0.8cm 。红锥 10 年左右开始开花结实, 20 年进人盛果期。 4~ 5 月开花,果实 11 月中旬至 12 月初成熟,可此时采种。红锥较耐荫,幼年耐荫性强。
红锥育苗主要以播种育苗为主。播种后加强苗期管理,搭棚遮荫,注意施肥及淋水。红锥实生苗木质量标准为I级苗木地径大于0.4厘米,苗高大于39厘米。选择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、丘陵,雨水至惊蛰的雨后造林。栽植后检查苗木成活率,适时补植。研究表明,红锥与马尾松、湿地松、杉木等混交造林,能互相促进生长,形成稳定的复层结构的针阔混交林。造林后加强林地抚育管理,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显著促进红锥林的生长。